这里说一下位同行朋友,一个新加坡人,年长我一轮生肖,这里我把他称作S,多年前从新加坡来到中国四川,做中药材的生意,后来背包旅行多国,在柬埔寨吴哥窟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当时同在旅行的一个日本女孩,具体怎样相识的不清楚,但在吴哥窟认遇到,想想那吴哥窟夕阳时分的画面,应该挺浪漫。当年也在柬埔寨旅行,随后一起旅行不少地方,再后来在成都定居下来。旅行结束,对一个人来说就是要找下一个目标,找一个事情做,当时是2003年左右,那时的成都和现在很不一样,慢节奏慢生活,大街小巷烟火气,两个人在这个闲散的城市,兜兜转转,想着做什么好,最后决定一起开一家青旅,这样两个人都有事做,非常完美的想法。
接下来就是找地方,找物业,一个适合开青旅的小楼带院子,S每天骑个自行车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转悠,适合做青旅的物业不好找,的青旅老板们,大部分都是有点理想化带文艺气质外加有故事的人(或者说是有事故的人😂),这行真不好干,稍现实一点的人都不会干青旅。一晃找了两个月,终于找到了一个带长条形院子的两栋小楼,不是现在这家地方,后来他们搬了,不过我更喜欢他们之前租的那栋楼院,不大不小,住在里面很安逸,出门旁边文殊院,那是2004年时候,那时候文殊院这一带的巷子里烟火气十足,茶馆,小吃,小电影厅,掏耳,说书的,麻将,古玩,字画,反正和生活有关的所有项目都有,只是不那么像现在啥都搞得那么高大上,那时更接地气,转转走走挺有趣。
接下来就是装修,非常辛苦,装修一个100平不到的家都很辛苦,别说这么两栋楼加院子了,细节不说我也去不清楚,辛苦是肯定的,他两都旅行多年,两年租金交完加上押金,真没多少剩下了,资金有限装修更累,那种叫心累,能省的都省,省钱不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