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拖着五年来身心疲惫的躯体,裹着一个迷茫的灵魂,来到了成都,一个当时让我有个临时归属感的城市,因为成都有个不错的同行朋友,对我也很仗义,我一直挺崇拜他的,之前我在稻城时候就听过他的名声,后来中国国家地理采访过他,有他的传记,一个理想和现实结合的很好的一个人。他知道我西安关店的事情,叫我来他这里做店长,一起做事,其实后来不止是让我来做店长,他有想法,对我是一个扶持,后来才知道的,虽然后来我因已经不想做青旅了没有采纳他的计划,但依然挺感谢他,这故事内容线索挺多的,写起来有点乱,慢慢说吧,先说当时的自己,来了之后心绪确实稳了一些,虽然知道这是一个临时的打算,但比起回家后在家里的不知所措,有一种着实的放松。
一天天我开始进入角色,每天忙忙碌碌,一家店的各种各样的工作,青旅的工作是一件件很具体的事情,朋友的青旅开的非常大,是当时成都最大的一家青旅,除去连体的三栋楼围着个院子,里面像一个小公园,有假山喷泉,有池塘,有各色金鱼,楼体二三层还修有非常有感觉的大露台,这些设计都是朋友之前多年的世界各地行走住过许许多多的hostel里学来的,融合了自己的想法,在当时我觉得可以算成都第一的青旅,在国内也是一流,那年还获得了hostelworld的亚洲青旅第二名,相当有氛围,每天都是住了许多国际背包客。在酒吧,在露台,在公共休息区域,看书的,打球的,躺椅上聊天的,各色外国人,很多送货送快递的从不起眼的大门进来,到里面一看吓一跳,如同联合国,确实,那些年是青旅文化最红火的几年,现在青旅的整体文化在中国已经散场,原因多方面,也许回头我会写一下关于青旅文化在中国的退场。
青旅的工作都是一件件实在的事情,具体而繁多,比如,池塘水泵坏了,池塘鱼死了,捞出来,西餐的食材供应商那边要多找几家同类货源的,要外出去联系,客房的基础设施维护维修,有时候淡季还会请木工师傅装修师傅对客房进行改造,酒吧菜单更新,菜品调整,新增加新调的几种鸡尾酒。。。还有前台员工有辞职的,要招聘新人,培训,他家前台同时6个小姑娘上班。。。因为接待量大,而且老外事情多些,这些背包客什么本地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都会找前台,还有没事来闲聊的,前台每天很多时候都是热热闹闹人声鼎沸,还有不时的阵阵欢笑,可以想象下那画面。同时每天还有出旅行团看熊猫的,简称熊猫团,很多事情都要安排事无巨细,因为客人大多是老外,语言问题在店内不是问题,这边前台小姑娘英语都是挺不错,面试进来都是挑过的,但是一出团之后,万一遇到什么情况,旅行社那边就会有问题,所以之前都要把事情安排的详尽考虑周全,做青旅讲口碑,因为青旅不会靠占据市中心CBD位置来引来住客,都是靠网上口碑,口碑怎么来,都在平时这些细节安排合理科学,给客人带来很棒的旅行团体验,和本地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