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几年前的相机内存卡,不知是什么时候的,插入电脑,弹出了一张张尼泊尔的人和景物照片,2017年时候去的,挺早就对尼泊尔一直有点动心,后来感觉尼泊尔通过几部电影火了,还有旅游媒体各种宣传,被搞得越来越火,感觉再不去这地方可能也要大变样了(完蛋了),正好一些事情心情压抑许久不痛快,好像我很多时候付诸行动上路的导火线都是源自于此,上海飞加德满都成都转机,机票订完明白这次终于成行,没怎么做攻略,多年背包旅行的结果是不会再花很多时间网上搜集信息了,其实是懒得看,已是老江湖了,只要不是去外星球就无需做攻略。
落地加德满都,好像也并无太多陌生感,一个贫穷国家的机场特征,和东南亚差不多。落地找车去加德满都市区,先到市区再说,打开booking看看旅馆,拉出review数量从高到低排列,然后挑出评分高于4.5以上的且房价合适的,点进去看照片及详细,锁定几个后,再看下地图位置,一通操作猛如虎,轻车熟路,去全世界任何地方找住地方都是这套操作,最后框定两个旅馆候选现场看。
车送我到市中心放下,开始探索加德满都这个城市,走了没几步,体验是这是我到过最破的国家,刷新记录了,站在街道,抬头满天飞电线,这电线布线看的密集恐怖症,密密麻麻黑压压,路没有一条能超过10米以上没有坑洼的,什么交通道路划线是没有的,各种车辆基本是按丛林法则通行的,红绿灯是有的,所以说是基本,不是完全,毕竟人家是首都,我一大学同学后来也来到这,落地第一句话:靠,首都建成这样,牛X。
一开始不习惯走这种路,因为既要注意脚下,又要注意来回穿梭的汽车摩托车三轮车板车人力车,道路狭窄,人流拥挤,磕磕碰碰,还要注意看天上的电线,有的电线走位挺低的,还时不时有悬挂于电线上的不明物体,感觉会掉下来砸自己头上,走了没一会就心累,有点怀疑自己来这地方干什么了。后来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地方让我呆了两个月。
(二)
找到旅馆看了还行,背着大包不愿多走,住下。放下背包,又出去转了下,多适应下接下来要天天面对的市容市貌,几个广场的庙宇,到处散坐的当地人,以及满地的鸽子此起彼伏的飞起,这些可能是加德满都一些标志性的特征,在那些情景地方我逗留了一阵子,其他的各种市场街道各色小店,并无引起我多大兴趣,撤回旅馆,想着加德满都最多再待一天,后天去博卡拉看看吧。
晚上出发去吃饭时,遇到同住一个旅馆的中国女孩,来尼泊尔很久的样子,我一般去任何地方,看那些非本地人,一眼能识别出是游客还是常住的人,先看眼神,游客的眼神总是好奇又小心,爱东看看西看看,而长住客,则眼神直来直去,直奔目标不斜视。二看穿着,游客的穿着容易识别,冲锋衣登山鞋头巾啥的全套,搞得像来探险一样,其实你来探险的地方只是人家天天过日子的生活地方,和你家待的地方一样,外加脖子挂个单反就更明显了。常住客穿着较为随意,有的接近本地化,本地市场买的,或者独特的自己个性化的装束,总之看上去比较生活化一些。我呢,是属于游客装束搭配常住客的眼神。
晚上和这女孩一起去吃饭,她熟她带路,七拐八拐小巷子,进了一家吃披萨的店,里面坐落的老外按我前面说的方法分析基本是长住客,他们来的店应该不错,女孩做微商的,做尼泊尔的珠宝代购,健谈型,话题比较能聊不避讳,也聊了自己不少事,从老家的生活到大城市打拼,从男友分手到辞职独立谋生,这种能侃侃而谈又看上去很独立的女孩基本都有虐心深刻失恋故事,看了她的朋友圈,每天一条珠宝代购信息配九宫格照片,日积月累满满不见底,蛮拼的,属于摆脱稚气,走上了不相信爱情相信钱的成年人正道上了。。。加油吧。
(三)
准备第二天博卡拉,晚上翻网上资料,偶然发现有个叫阔加纳特的小村庄可以看喜马拉雅群山,位于加德满都往东30公里处,查了下介绍和照片,改变主意先去那里看看。所以我不做攻略,既无用,又无趣。
第二天坐了一个很破的大巴在一条很破的路上颠簸前行,我应该坐了个本地大巴,中间还换了一次车,记得还和车上的邻座几人东扯西扯聊了一路天,具体聊了点什么已不记得,只记得他们喜欢中国人,不喜欢印度人。
尼泊尔地理上夹在印度和中国之间,一直深受两个大国的影响,情感上这几年他们从之前的印度这边慢慢靠向中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变强,成为屈指可数的敢和美国抗衡的国家,而且发展历史过程中没有靠向外掠夺获得第一桶金,没有阴暗历史,完全靠发掘内在市场和资源为主形成的经济循环,得益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和西方国家很不同,没有发展原罪,光这点晒出来就很值得自豪,只是被西方误解多年,中国的发展文化是西方文化观念不能理解的,以前中国是努力争取西方认可国际认可,期望国际上得到一个公平对待,现在逐渐强大起来,天平已开始慢慢动摇,中国已不急于渴望获得西方认可,专注自身发展永远是群体生存环境中的第一铁律。当然,西方国家也有其胜于我们的一面,整个社会更注重于人性自然的一面,之前在欧洲旅行三个月,感受过。
长途车到了目的地,随着拥挤的人群下车,在当地闲逛了下,打听了要去的那个村,坐上三轮车,突突突的颠簸中到了,走进去看了下,其实也算是一片景区,有旅店,旅店内都有供简单餐饮,找了个旅馆住下,基本没见游客,下午还有时间,四处探了下环境,旅店位置已在半山上,走出去没多远已经看见喜马拉雅群山,不过由于距离比较远,没有想象中那种壮观,折回旅馆,路上看到一个挺豪华的酒店,进去转了下,看到大厅酒店自助餐的今晚促销告示,只要10美元,看了下东西不错,西餐,就地吃饭。
第二天早早起来,看看群山日出,雪山微红,没有咱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壮观,对面旅馆楼顶也站了几个老外,四处张望,看到这边的我,开口问我:Hello,which one is the Everest? 我:I don't know~ 他们: sorry,which one?
我大声又喊了一嗓子:I said,I don't know, my friend! 他们:Ah,ok,thank you!
我: You are welcome!
全是废话。。。
中午返回加德满都,整个行程,景色尚可,不算壮观,倒是晚上的那顿自助餐印象不错,厨师还出来教我怎么吃那些印度菜。
(四)博卡拉的生活
第二天去博卡拉,博卡拉是尼泊尔第二大城市,旅游城市,比加德满都干净很多,有个费瓦湖,湖边有很多旅馆和餐厅,环境不错。找了个湖边的旅馆住下,开始了在博卡拉的生活。
博卡拉有个Java cafe,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咖啡不错,环境也好,老板是个尼泊尔人,会说中文,经常和中国游客聊天。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人,有长期在尼泊尔的中国人,也有来旅游的。
在博卡拉还去了白塔村,骑摩托车上山,路很陡,但风景很美。在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博卡拉和费瓦湖,还能看到远处的雪山。
有一天租了摩托车,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周边转转,尼泊尔的摩托车很便宜,一天才几美元。路况虽然不好,但骑摩托车在山路上穿行,感觉很自由。
(五)徒步安娜普尔拉
在博卡拉待了几天后,决定去徒步安娜普尔拉。这是尼泊尔最著名的徒步路线之一,可以近距离看到雪山。
徒步第一天,从博卡拉坐车到徒步起点,然后开始爬山。路很陡,背着大包很累,但沿途风景很美。晚上住在山上的客栈,条件很简陋,但能看到满天繁星。
第二天继续爬山,遇到了几个外国人,有个叫BK的尼泊尔向导,很健谈,英语很好。我们一起走,他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当地的文化。
BK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不像传统的尼泊尔人,很会聊天,总能带动气氛。他对中国很感兴趣,问了我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我也给他介绍了小米的产品,他觉得很神奇。
徒步过程中,我们经常休息,BK会给大家测心率,看谁的体力最好。我的心率最慢,BK不服,说我是最后一个测的,心率早就恢复正常了,还开玩笑说小米手环Made in China,不准。我就开始给他们科普中国制造的变化,说Made in China现在就是质高价低的代名词。
后来BK生日,我把随身的小米水质笔送给了他,说这是Made in China的生日礼物。尼泊尔的自来水质量不好,大家都喝瓶装水,让他多测测水质。第二年BK还给我发微信照片,说他买了小米手机。
徒步第三天到了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安娜普尔拉雪山。早上在山顶合影,雪山很美,但山顶风太大,匆匆喝了杯咖啡就下山了。过程常常要比结果有意思。
(六)意外的结束
徒步线路本来是七天的大环线,但我只走了三天的小环线就结束了。因为突然有工作上的事要处理,山上网络不稳定,必须下山。只得和他们告辞,他们继续后面的行程,我风风火火下山包了个车回博卡拉了。
在博卡拉处理完工作后,我一人在街头巷尾闲逛,等我同学。他被我朋友圈的照片给骗来了,开始请假安排尼泊尔行程。同学在职场历练多年,如今已是500强企业高层领导,妥妥的职场精英,同是单身狗一名,人生经历比我多些,比我多两证:结婚证和离婚证。
几天后,BK他们一伙下山,大家一起吃饭。饭桌上BK不断在我面前说后面的徒步线路多美,我没跟他们走下去有多遗憾。大家也跟着这么说,BK说话很会造势,一伙人里聊天有他在,总能煽动起点什么。
在大家一致认定我很遗憾的节奏下,我接住话题开始扭转,说道:遗憾的事天天都有发生,遗憾是必定的,当下最重要,现在大家一起喝酒聊天顺便调侃我这次徒步的遗憾,多欢乐,让过去的遗憾变成老了之后的回忆就毫无遗憾了。BK的妹妹在一旁连连点头,之前徒步时她比较顽皮,观察人和事很仔细,更多时候有一颗娱乐孩子心,但还总爱听些鸡汤话,脸书上喜欢晒假装成熟的摆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