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的插曲
之后的事情就是我租下来这一家藏族人的房子,这里暂且不详细叙述,以后专门会写稻城那一年的故事。
男主人开始稍稍打量我一下,然后开始和我聊天,还带我周边走走,藏族人原来也挺心细的,自家房子一大半租给你也想对你要了解,不只是收租金的事,还让我先回去,他想一下,第二天他会打电话给我。
我又会到了县城
青旅的转机
回到S这边在成都焦头烂额的事情,想了很多办法去吸引客源,一直一愁莫展,他们两人也是压力山大,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他们的事情和经历被周边和路过的人发现和了解,开始发酵,一个新加坡男人,一个日本女人,在成都,一个很破旧的老街巷子里,开了一家有模有样的青年旅舍,这样的线索很容易引起人们好奇,不久之后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吸引来了,把他们的一些旅行故事和成都开青旅的日常写成了一篇特辑,那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出版后,随着杂志的发行体量,慢慢的他们有了知名度,火了起来,而且那时中国国家地理的读者基本都是热衷旅行热衷大自然的人,很大概率是会住青旅的人,也就是他们的潜在客户,对背包客来说,全中国最有魅力的地方无疑是西藏,那个年代去趟西藏更神秘,现在虽然高原冰川雪山依旧,但已经没那个感觉了。
成都上进藏的门户,去西藏的背包客必定会在成都逗留,一是多了解一点具体信息,二是吃吃喝喝,三是看看有没有结伴的同路人,虽然成都上进藏路上的中转站,但不像其他线路上的中转站,都是一晚客,第二天就走,成都这地方有料有内容,随随便便呆上一个星期不会厌倦。对于青旅来说这些都是优势,之后,他们就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背包客,都是慕名而来,所以都非常友善,因为了解他们,也带有点同情他们,店里的气氛每天都很好,有种挺温暖的感觉。
国际化的发展
接下来就是每天的入住率基本都是满,随后,在国外的各大平台进行宣传,这个工作是他的妻子做的,这个日本女人,这里开始简称她M,她联系了日本的一些媒体,进行了一些间接的宣传工作,招募日本来中国旅行的背包客来做义工。同时通过几大国外的hostel预定平台,慢慢引来了各国背包客,让他们真正吸引到国外背包客群体的到来的,是有一年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的编辑来了他们店里,把他们的编录如孤独星球的成都住宿推荐里,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本Lonely Planet的影响力,在那个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这本书就是背包客行走世界的圣经,书分各个国家,每年出一期,给背包客推荐一个地方的吃住行,以及在这个地方可以做什么。
S的学习能力
S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很有斗志的人,不像现在,现在人人都很有斗志,都内卷了。。。S学习琢磨一样东西很快,可以在不了解的领域零起步,慢慢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