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阿勒泰》

返回日记列表

这两天在读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文笔幽默,另一种幽默,幽默中带点憨。写的是她在阿勒泰生活的各种事和人,描写的生活范围很广,恶劣自然环境下的生活艰辛,无聊,无奈,有趣和生活中的闪光点,全部糅合在一起,很生活化,下笔的起点很低,都是最普通人的普通事,可以覆盖到大多数人的感受和共鸣,毕竟社会上除了各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普普通通的人是大多数。所以,读起来就像喝茶,苦涩清香又平淡,读的慢一点,可以读出含蓄表达下的含义,立刻如饮茶有回甘。一个普通人在一个特殊地区的生活观察,因此她的文字表达和描写的生活都有种质朴纯粹感,包括她本人也是,也许这是吸引读者和大众的主要原因。

最近她比较火,我会想到一个问题,人的所有的特质和平时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她之所以会有一些敏感清新又质朴的气质,吸引读者观众的地方,就是她之前的成长经历有关,形成了现在的她,但是爆火之后,进入媒体聚光灯底下,原先没有的各种外界因素和社会连接已彻底打破她原有的生活环境,包括人际环境,这些曾经吸引读者观众的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否会变化甚至消失?之后又变成了一个大家所习以为常并且当初的这些特点已越来越淡去的一个公众人物,被平庸所同化,谁能抵抗大环境的同化呢,能抵抗多久呢?

可是,如果不进入公众视线,又谁会知道默默无闻不起眼的她呢,这里有一个悖论,大部分人是喜欢输出自己的观念和价值的,天性使然,那些有特点有悟性或者有天赋的人,获得大众认可之后,进入社会聚光灯下,生活会很大程度上会被改变,会"对的原有许多观念产生影响,也就是会改变本人,而这时的那个人其实已经不在是当初大家所认识的了,甚至变得越来越平平无奇甚至平庸,这样的例子挺多。

既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不白来一趟,又要保持原本的自己,不受进入社会聚光灯下后的各种纷扰,这是一对矛盾,如同入江湖和退隐。

之前只是通过她的书认识她,并没有看过她网上的视频对话,看了下她和董宇辉的谈话节目,她的说话仪态确实有点和一般人不一样,遇到不同观念的磕碰,表达有点急促,紧张,敏感,总是试图把语意分量把握的很精确,经常会把自己刚说的话不断调整或补充,像是在反复调试一段程序代码,或是一个高精度厨房电子秤,一点点轻微的克数就可使重量计数显示不停的跳动。同时又很注意保持自己的平和和礼貌,这样的人容易让人起安慰心:别急,没事,放轻松,慢慢说。

返回日记列表